7        

 

7.1     预注浆、后注

 

7.1.1     节适用于工程开挖前预计涌水量较大的地段或软弱地层采用的预注浆,以 及工程开挖后处理围岩渗漏、回填衬砌壁后空隙采用的后注浆。

7.1.2     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较好的可注性;

2    具有固结收缩小,良好的粘结性、抗渗性、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

3    无毒并对环境污染小;

4    注浆工艺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7.1.3     砂卵石层中宜采用渗透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粘土层中 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7.1.4     注浆浆液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注浆和高压喷射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液、粘土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

2    壁后回填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液水泥砂浆或掺有石灰粘土粉煤灰等水泥 浆液;

3    注浆浆液配合比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7.1.5     注浆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工程地质、注浆目的等控制注浆压力;

2    回填注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0%后进行衬砌后围岩注浆应在 充填注浆固结体达到设计强度 70%后进行;

3     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和超出有效注浆范围,地面注浆结束后注浆孔应封填密

实;

4    注浆范围和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很近时应加强对临近建筑物和地下埋设物的

现场监控;

5    注浆点距离饮用水源或公共水域较近时注浆施工如有污染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1.6     浆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注浆加固或堵漏面积 100m2  1 处,每 10m2,且不得少 3 处。


7.1.7     配制浆液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试验报告。

7.1.8     注浆效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采用钻孔取芯、压水(或空气)等方法检查。

7.1.9     注浆孔的数量、布置间距、钻孔深度及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1.10     注浆各阶段的控制压力和进浆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1.11     注浆时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和超出有效注浆范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1.12     注浆对地面产生的沉降量不得超 30mm,地面的隆起不得超 20mm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

7.2     衬砌裂缝注

 

7.2.1     节适用于衬砌裂缝渗漏水采用的堵水注浆处理。裂缝注浆应待衬砌结构基 本稳定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7.2.2     水混凝土结构出现宽度小 2mm 的裂缝应选用化学注浆注浆材料宜采用 环氧树脂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浆液宽度大 2mm 的混凝土裂缝要考虑注 浆的补强效果,注浆材料宜采用超细水泥、改性水泥浆液或特殊化学浆液。

7.2.3     裂缝注浆所选用水泥的细度应符合 7.2.3 的规定。

7.2.3                                               裂缝注浆水泥的细度

 

 

普通硅酸盐水泥

磨细水泥

湿磨细水泥

平均粒径(D50,μm)

20~25

8

6

比表面(cm2g)

3250

6300

8200

 

 

7.2.4     衬砌裂缝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浅裂缝应骑槽粘埋注浆嘴,必要时沿缝开凿“V”槽并用水泥砂浆封缝;

2    深裂缝应骑缝钻孔或斜向钻孔至裂缝深部孔内埋设注浆管间距应根据裂 缝宽度而定,但每条裂缝至少有一个进浆孔和一个排气孔;

3    注浆嘴及注浆管应设于裂缝的交叉处较宽处及贯穿处等部位对封缝的密


封效果应进行检查;

4    采用低压低速注浆,化学注浆压力宜 0.20.4MPa,水泥浆灌浆压力宜为

0.40.8MPa

5    注浆后待缝内浆液初凝而不外流时,方可拆下注浆嘴并进行封口抹平。

7.2.5     砌裂缝注浆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裂缝条数 10%抽查,每条裂缝为

1 处,且不得少 3 处。

7.2.6     注浆材料及其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试验报告。

7.2.7     注浆效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渗漏水量测,必要时采用钻孔取芯、压水(或空气)等方法检查。

7.2.8     钻孔埋管的孔径和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2.9     注浆的控制压力和进浆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